揭秘!降压药形成依赖的真正原因!

老蔡导医 [微博] 2017-09-11 11:10

老蔡私下了解到,有些人血压高之所以不愿意服用降压药,是担心对药物形成依赖,害怕一沾上降压药就离不了了。

老蔡本来以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但直播课堂中,河南中医药大学三附院心内科周立华教授解释说:降压药的依赖问题确实存在。

一、为什么会“一沾上降压药就离不了”?

首先要弄明白血压为什么会高。

目前来讲,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常常是动脉硬化、血液粘稠,从中医的角度认为是痰瘀互结,导致血流速度缓慢、重要脏器缺血缺氧,而人体为了改善缺血缺氧状态,会自我调节,加大血压,以加快血流速度,改善缺血缺氧。

其结果就是血压升高。

而现在通常使用的降压药有5大类,即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和利尿剂。

前三种都是扩张血管药物,通过增加血管管径,降低血压。β受体阻断剂,是降低心输出量以降压。利尿剂则是减少血容量达到降压效果。

不管是哪种降压药,都没有改善血压粘稠度,并且因为压力的减小,导致了血流速度减慢,使外周重要器官缺血缺氧,这种通常的降压办法违背了人体血压自我调控规律。

这时候人体为了对抗外力作用强行降压引起的血流减慢,会重新升高血压,以改善循环,这通常就会被我们认为是耐药或依赖,因而加大降压药物剂量或增加品种,以增加降压效果,所以就有了“需要终生服药”的观点。

二、高血压如何“治本”?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通常是动脉硬化、血液粘稠,所以仅仅服用降压药降压是远远不够的,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鉴于这种理解,周立华教授建议,应该遵循中医古典教诲,“必先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也就是要治疗引起高血压的原因。

中医一般采取的是化痰祛瘀、辨证施治,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外周供血,这样人体缺血状况改善后,就不需要调高血压,而血压自降,所谓“不降而降,不治而治,无为而治”,也体现了中医的智慧文化境界。

三、血压降到什么程度最好?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血压降到140/90就可以了,但特殊情况血压控制范围还是有差别的。

有研究表明,115/75mmHg与120/80mmHg的两组病人相比,血压更低的一组寿命延长了5岁。

伴有糖尿病、冠心病的病人,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伴有脑梗塞、脑缺血的病人,常常需要血压在140/90mmHg以上,以保证脑部供血;

一些肾脏病人,也应该具有高于平常的血压;

特殊情况的血压应该由医生掌握,不是所有人都千篇一律。有的人平时血压就低,血压长期在90/60mmHg以下,这部分人如果血压升高了30mmHg以上,也应该按照高血压对待。

四、如何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生成的基础是动脉硬化,这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加必然存在,但这个过程是可以减缓或者加速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减缓动脉硬化过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加速动脉硬化过程。

如饮食肥甘厚味、摄盐过多、缺少运动、生活工作压力大、睡眠减少、吸烟饮酒、作息不规律等,均是加重动脉硬化、增加血液粘稠度,使微循环障碍、心脑肾脏器缺血受损的因素。

由此就可以知道,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少荤多素、低盐饮食、热量摄取合理、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心理调适以减缓心理压力、戒烟限酒、充足睡眠等,均是预防高血压、延缓衰老的有效措施。

其他一些非药物疗法,包括中医的针灸经络、推拿按摩、八段锦、五禽戏等,也有利于控制高血压。

五、推荐几个靠谱的“降压偏方”

给大家推荐几个靠谱的“降压偏方”,这个偏方前提是应该具备中医调理的特点,分清高血压病人各自寒热虚实体质的不同,从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偏阴虚阳亢者,可以多食芹菜或芹菜汁,喝醋、酸奶以及用醋豆、醋蛋的办法,对这类病人有效。

偏瘀血者,可以用山楂、丹参泡水喝;偏痰湿者,服用陈皮、茯苓、薏米、赤小豆就好;偏气滞者,可用玫瑰花泡水服用;热性体质,用栀子菊花泡水比较有效;洋葱、木耳常服,有一定好处。

至于如何搞清自己是哪种体制,可以参考网上的资料,但初学者判断准确度较低,可能会不靠谱,还是建议面诊为号。普通的中医大夫,就可以进行一般的体质辨证诊断,而不至于搞反,但复杂体质建议还是应找专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