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院的中年危机

老蔡导医 [微博] 2019-08-26 14:37

去年12月28日,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在百年协和倒计时1000天启动仪式上,说了这样一句话:


协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必须快跑。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提危机了。
 

协和是“百年老院”,连续9年蝉联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榜首。
 
应该是最好的时候,怎么成了最危险的时候呢?
 
赵玉沛说,协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协和的学科优势在缩小,后面的追兵越来越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不是危言耸听,必须不断努力,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一直追随协和脚步的众多跟班小弟们,正忙着找差距、寻原因的时候,没想到领跑大哥突然感叹自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小弟们是不是有种突然遭受万点暴击,无情吊打的感觉?
 

在河南,有一家医院,正值中年,也到了危机时刻。
 
它,就是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省中医院大门

河南省中医院地处郑州大北区。长期以来,医院再往北,没有大的医疗机构。河南省中医院基本保持着一家独大的局面,占尽了郑州“生活向北”的人口红利。
 
但是,这一医疗格局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郑州5家大医院已经从它的北侧,由西向东,对其形成包围之势,甚至有医院喊出了“打造辐射郑州北部的区域医疗中心”的口号。
 
5家医院是:

  • 郑州大学一附院惠济院区

  • 惠济区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惠济医院)

  • 金水区总医院

  • 郑州市三院北院区

  • 郑州大学一附院郑东院区

 
当然,河南省中医院的危机远不止这些,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


01
 34岁,河南省中医院迎来中年危机

河南省中医院建于1985年,今年34岁,已到中年。
 
河南省中医院又叫河南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在郑州市东风路与园田路交叉口,偏郑州北区。
 
她的对标医院,是郑州人民路丹尼斯对面的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门诊楼

不是医疗行业的人,很容易把两家医院弄混,特别是患者,总是跑错地方。
 
河南省中医院,名字起得好,但也有烦恼。
 
有段时间,河南省中医院的人说,医院只要做宣传,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的“生意”就会好,很多患者总把东风路的河南省中医院,当作人民路的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近些年,两家医院的收入基本不差上下,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略高。河南省中医院新病房楼投入使用后,两家医院收入基本相当,甚至一度有反超之势。
 
但是。去年,两家的收入拉开了距离,河南省中医院与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比,少了不少。
 
虽然收入不能完全评判医院发展的好与坏,但至少是重要的参考指标,是风向标。

 

郑州“生活向北”的人口红利,给河南省中医院带来可观人流的同时,也让众多医疗机构看到了“商机”。

郑大一附院、郑州市三院、金水区总医院、惠济区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惠济医院)等医疗机构,纷纷布局大北区和附近区域,对其形成包围之势。
 
大医院的进驻,以及更加顺畅的路网带来的患者外溢,动摇了河南省中医院的北区大哥大地位。
 
河南省中医院一家独大的局面,或将成为过去。
 

02
河南省中医院成立初期
北区一片荒芜

34年前,河南省中医院刚开诊的时候,周围全是村庄、庄稼地、果树林。
 
因为没人流量,加上交通不便,河南省中医院的“生意”,一开始并不好。

由于外科患者较少,为刺激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医院在2000年前后,还出台了较为诱惑的外科科室激励措施。后来因为内科科室意见较大,叫停了。
 

▲上世纪80年代的郑州

刚开始,医院门诊和住院环境一般,因为挨着养鸡场,夏季蚊虫多,医院还出现过给病房发放苍蝇拍,让患者自己拍蝇的可笑事。
 
新病房楼和综合楼建成,养鸡场搬走,环境才慢慢改善。
 
医院发展进入快车道,是2010年后。
 

03
郑州“生活向北”的人口红利
河南省中医院赶上了

郑州“生活向北”的人口红利,河南省中医院赶上了

纵观郑州几十年的发展轨迹,始终离不开“城市向东,生活向北”的调调。
 
郑州最早期的经济圈是老火车站、国棉N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郑州的市政格局还没有环的概念,中原路、花园路、金水路是屈指可数的几条主干道。
 

▲1985年的二七区服装街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二七商圈兴起。
 
彼时,东区还是蛮荒之地,农业路还是一幅乡下田园风光,更不要说更靠北,位于东风路的河南省中医院区域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郑州的核心区开始向金水区转变。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郑州开始“东扩北移”,河南省中医院所处的北区区域逐渐崛起。
 
河南省中医院,正好赶上这波红利。
 


1999年,郑州首个千亩大盘——21世纪社区,就在北区。
 
河南省中医院抓住机会,在21世纪社区设立了门诊部。
 
2000年10月,郑州首批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清华园动工,项目就在河南省中医院附近。
 
2001年底,郑州形成了以北三环、南三环、西三环和中州大道构成的环形城市快速道路,10年下来,北三环两侧从荒凉之地变成城市重要的居住地。
 
紧接着,家和万世、嘉秀园、鹿港小镇相继在北环以北的花园路两侧亮相。
 
从人车稀少到一言不和就堵车,河南省中医院成了宝地。
 

04
郑州的“小香港”、“小澳门”拆了
30万人“逃离”大北区

然而,给河南省中医院带来最大利好的还不是这些新建社区,而是以前是农村,后来成为都市村庄的几个超级大村,比如陈砦、庙里,等等。
 
人口密度之大,超乎想象。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城中村

陈砦位于郑州市文化北路,距河南省中医院仅2公里,是郑州最大的城中村,素有“小香港”之称。
 
只有0.618平方公里的陈砦,却拥有800多幢十几层的高楼,流动人口高达15万,大量租客和密集人流,成就了它的繁华,也成就了河南省中医院。

2016年8月,陈砦拆迁。 
 


与陈砦毗邻的是“小澳门”庙李,距离河南省中医院只有1.6公里。



庙李常住人口4000人左右,流动人口却高达9万多。
 
2017年,庙李也拆了。
 
近3年,因为都市村庄的拆除,至少有30万人“逃离”大北区。
 
这些“逃离”的人,全是河南省中医院的潜在“客户”。


05
5家大医院布局北区
河南省中医院一家独大或成历史

虽然郑州大北区人口越来越多,但长期以来,医疗资源却相对匮乏,这恰恰给了河南省中医院大把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近20年来,在郑州大北区,河南省中医院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它扼守着郑州北大门,医疗市场,几乎成了河南省中医院的独门生意。
 
但是,这一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目前至少有5家实力大医院,盯上大北区的人口红利。

它们从城市外围,也就是河南省中医院北侧,对其形成包围之势。
 
它们是:

  • 郑州大学一附院惠济院区

  • 惠济区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惠济医院)

  • 金水区总医院

  • 郑州市三院北院区

  • 郑州大学一附院郑东院区

 
5家大医院的重新布局,以及北区路网(地铁、北三环、大河快速路等)的成形,正在改变着大北区医疗格局,也在改变着大家的就医习惯。
 
河南省中医院北区老大哥地位,或将不保。
  

    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

  • 医院地址:惠济区江山路

  • 距河南省中医院:4.4公里

  • 自驾车程:13分钟

 
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的前身,是郑大四附院,因为不争气,把番号混丢了。
 
2016年7月1日,郑大四附院(河南省眼科医院、河南省口腔医院)正式并入郑大一附院,更名为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
 


其实,2015年之前,郑州的大北区有2家大医院,即河南省中医院、郑大四附院。
 
要说,郑大四附的牌子更响、更亮一些,但却长期发展不好,住院患者通常只有实际床位数的一半儿,属于“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典型。
 
正是郑大四附院长期发展不好,给了河南省中医院更多的成长机会。
 
虽然郑大四附院并入郑大一附院后,步伐没有想象得那么快。但老蔡走访发现,一切都在好转,发展定位逐渐明晰。

  

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现核定床位480张,根据7月18日的数据显示,该院的住院患者是730人,与合并前住院患者200多人相比,有了大幅提升。
 
特别是肿瘤科、妇科、心内科、急诊等科室,患者增加明显。
 
730人的住院患者数,还不是最多的。惠济院区住院患者最多时,达到800多人。
 
合并后,门诊量也上来了。以某科为例,合并前,一天只有十几个门诊患者,少的时候,不足十个。现在,一天能接诊五六十人。
 
总的门诊量也上来了,现在门诊一天开的药,比郑大四附院时代一个月开的还多。
 
医护人员的工资也增加了不少,普遍是合并前的2-3倍。

 
 
郑大一附院对惠济院区的支持,也是真刀真枪的。

普外的赵东峰教授(擅长食管癌、肺癌手术)、妇产科的郭红军教授、心内科的李凌教授、急诊科的王福建教授、骨科的黄宗强教授,等等。都在惠济院区门诊或病房进行指导。
 
惠济区对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的支持力度也不小。2018年1月和2019年3月,分别和郑大一附院领导班子,开了惠济院区的项目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强力推进医院改扩建工作。
 
合并至郑大一附院后,惠济院区的定位一改再改。刚开始,是以肿瘤、康复、急诊为主。现在,以脑血管为主。
 
 

据老蔡了解,惠济院区目前正在和北京天坛医院谈合作,打造脑血管病医院(中心)。
 
按照郑大一附院的规划,他们将以惠济院区为主体,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天坛医院华中脑血管病分中心,设计床位规模为1500张,项目已获省卫健委批准进入筹建阶段。
 
但是,惠济院区改扩建项目面临着土地划拨、规划审批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另外,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设施老旧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到惠济院区坐诊的专家,收治的一些患者,看到惠济院区的住院条件,直皱眉头,他们宁肯在河医院区排队等待,也不愿意到惠济院区住院。
 
 

    惠济区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惠济医院)

  • 医院地址:惠济区开元路

  • 距河南省中医院:9.2公里

  • 自驾车程:28分钟

 
惠济区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惠济医院)的前身是郑州市郊区北郊公社卫生院。1958年9月,与苏屯卫生所和陈寨卫生所合并而成。
 


2004年,医院更名为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
 
2016年6月,惠济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开元路)开诊,占地88亩,业务用房54000平方米,开放床位500张。
 
2018年,惠济区人民医院业务收入是1.6亿。
 
今年8月3日,惠济区人民医院再迎好消息。
 
天,惠济区人民医院加入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增挂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惠济医院牌子,双方将携手打造紧密型医联体。
 

根据协议,惠济区人民医院将依托郑州人民医院相关平台,开展肺结节、脑卒中、消化道肿瘤等慢病筛查,推动慢病诊疗、防治模式落地;共建惠济区家庭医生团队,帮助规划惠济区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接受惠济区人民医院管理干部挂职交流学习,实现医联体内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检验互认、处方流动、双向转诊等。
 
同时,建立郑州人民医院惠济区远程医疗、血液透析等诊疗分中心、联合科研团队等,全面提升惠济区医疗服务能力,使惠济区人民医院逐步达到二级甲等医院、三级综合医院诊疗水平,共同打造辐射郑州北部的区域医疗中心。
 
 

    金水区总医院

  • 医院地址:金水区宏达路

  • 距河南省中医院:2.9公里

  • 自驾车程:12分钟

 
金水区总医院新院区投用于2017年,占地89亩。现有1个总院,1个南院,4个分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金水区总医院近些年发展得不错,是郑州区级医院的一面旗帜。医院从前任院长周国平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全国典型。
 
金水区总医院挖墙角的功夫了得,河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武西芳教授、皮肤科周国秀副教授等专家,都在该院坐诊。其他科室,也有多名高年资或外院专家常年应诊。
 
金水区总医院的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很强,专门针对总院下属各社区居民,推出惠民政策,老蔡算了一下,总共有20项免费服务,很是暖心。
 
 

    郑州市三院北院区

  • 医院地址:惠济区天河路以西、新城路以南、开元路以北区域

  • 距河南省中医院:12公里

  • 自驾车程:23分钟

 
郑州市三院是百年老院,处于老火车站附近,交通看似便利,却不好走。再加上医院管理问题,发展得一般。
 
不过,医院的实力还在,泌尿外科、肿瘤科、血液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等科室,比较有实力。
 
郑州市三院北院区院规划用地305亩,一期占地185亩,院区在建主体建筑用地95亩,分别是急诊楼、门诊楼、医技楼、病房楼和行政辅助楼,设置床位1000张。
  
 ▲郑州三院北院区

老蔡是7月去的,现场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原因主要是医院付款不及时,承建方消极怠工。
 
2018年10月,郑州市三院与树兰集团合作,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一丝活力。
 
树兰集团是两位院士(郑树森和李兰娟,夫妻院士)发起的。根据合作协议,树兰集团将向郑州三院输入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会诊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着力推动该院南北院区又好又快协同发展。
 
把郑州三院打造成“特色专科位居中原区域前列,综合实力跻身河南一流,业务发展速度引领业界”的品牌医院。
 
目前看,理想和现实有差距。
 
郑州市三院的事儿,放到以后,老蔡专门说。
 
不过,三院布局大北区,会加快原有医疗格局的改变。
 
 

    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

  • 医院地址:郑东新区北三环路与龙湖中环南路交叉口

  • 距河南省中医院:13公里

  • 自驾车程:20分钟

 
从地理位置看,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离河南省中医院有点远。但是,北三环快速路的开通,拉近了两家医院的时间距离,也给大北区患者到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看病创造了机会。
 

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是2016年9月开诊的,院区规划用地345亩,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床位3000张,总投资48.57亿元。
 
郑东院区配备有2000名高素质医护人员,其中医生800名,护士1200名,仅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者就有5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历者260余人。
 
运行方面,郑大一附院采取一院三区“二人转”模式,即一个法人代表,一个单位。对人才队伍统一管理,统一流动。

郑东院区开诊后,郑大一附院“每个学科挂两边,一个主任两边跑”,在一个科室一个主任的前提下,郑东院区每个科室配备一名主要负责人,专家在两个院区出诊、查房、手术。

   

郑东院区条件好,设备先进,重点打造国际化医疗机构。
 
郑大一附院是医疗巨无霸,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出现虹吸效应
 
郑东院区虽然在东区,但是因为连通大北区与东区的北三环快速路的出现,肯定会吸引一部分大北区的患者。
 
 
06
河南省中医院的有些科室
步伐有点慢

和其他医院一样,河南省中医院的科室,有强有弱,也有强着强着走下坡路的。
 
医院的传统优势科室有心病科、肿瘤科、骨科、肝胆脾胃科、体检科、急诊科、生殖医学(男科)、脑病科、自然堂、妇科等。
 

▲河南省中医院官网

曾经很强的妇科,如今后劲有些不足。2012年,妇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禇玉霞等一批名老专家,给妇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胡晓华教授接棒后,发展得也不错。
 
胡晓华退休后,新的主任是博士,接棒不久,科里发生了一例医疗纠纷,患方闹得很凶。科主任心灰意冷,走人了。
 
几经折腾,曾经发展势头较猛的妇科,步伐放缓。
 
河南省中医院的骨科,挺牛的。骨病类科室就有8个,涵盖骨关节科、骨伤、脊柱、整脊、疼痛、推拿、风湿病等,同时拥有王上增、邓素玲、王宏坤、黄俊卿、郭会卿、曹玉净等一批能够独当一面的专家、教授。

骨科完全可以依托品牌优势,撑起一个院中院。但是,河南省中医院却迟迟没有行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骨科发展。

  

按照河南中医管理局的规划,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依托河南省中医院建设。肿瘤科是河南省中医院较早成长起来的科室,2002年就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国家级中医肿瘤重点专科,现在肿瘤科有3个病区,各有特色。成立院中院后,肿瘤科会发挥更大作用。
 
肝胆脾胃科,也在不断进步,医院专门从郑州七院,引进了擅长做胃镜的张勤生教授,补上了这一短板。
 
除了以上科室,河南省中医院儿科、康复科、皮肤等科,发展得也不错。
 

07
河南省中医院没闲着
也在扩地盘

其实,这些年,河南省中医院没闲着,一直在跑马圈地、扩地盘。
 
河南省中医院高新区院区

河南省中医院要建高新区院区的声音,由来已久。
 
项目已经围挡,但没有动工迹象。
 
高新区院区具体位置,在五龙口村(环保北路与化肥东路西北角),附近有红河瀛园小区、盛世港湾小区等,人流量可观。

▲省中医院高新院区尚未动工


项目占地面积32.8亩,计划开设床位500张(一说是400张),总建筑面积 58408m2(一说62625平方米);主要建设门急诊医技楼一栋,5 层;病房 楼一栋,11 层(一说12层)。
 
根据以前的定位,高新区院区将打造依托河南省中医院成立的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

  

河南省中医院迎宾院区

河南省中医院的迎宾院区,位于惠济区花园路与迎宾路交叉口西角,改造基本结束,今年开诊问题不大。

▲省中医院迎宾院区

迎宾院区共十二层,其中规划设计一到四层为门诊、五到十一层为病区、十二层为体检中心。
 
院区不大,但是河南省中医院向北布局的一颗重要棋子,正好突破金水区总医院,惠济区人民医院的包围圈。

  

河南省中医院西区医院

河南省中医院西区医院是家民营医院,由河南省中医院托管,其前身是郑州西区中医院。
 
今年5月,河南省中医院与郑州西区中医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河南省中医院西区医院位于郑州市高新区梧桐街和金梭路交叉口西北角,总占地约25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开放床位560张,拟设30多个临床门诊科室,11个病区。


今年7月28日,医院正式开诊。

 
河南省中医院的目标,是将西区医院打造成为具有公益性质的中医药特色医疗机构。
 
此外,河南省中医院还有21世纪社区门诊部、城东路门诊部、富士康门诊部等分支医疗机构。
 
今年4月,河南省中医院职工代表大会上,还曾提过托管林县中医院(林州市中医院)的事儿。
 

05
大北区人口红利还在
就看河南省中医院能不能把握住了

郑州“生活向北”的发展趋势没有变,前几年拆除的都市村庄,也在陆续回迁。城中村改造的住宅项目逐步落地,曾经的“小香港”、“小澳门”正在回归。
 
目前,北区集结了建业、万科、保利、永威、康桥、锦艺、美景、正弘、和昌、民安等一大批知名靠谱开发商,新盘也在陆续交房中。


如今,惠济万达已经开业,宜家8月(据传是8月29日)开业,北区的商业环境正在逐步完善。
 

配套有了,北区开始进入由高端居住区向都市生态区的跨越,也将成为高端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大北区,人口红利还在。
 
就看,河南省中医院能不能把握住了。
 
 

写在最后: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和羚羊。
 
狮子一早醒来对着升起的太阳说:今天我要不停地跑,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把它吃掉。
 
同一时候,羚羊醒来,也对着太阳说:今天我要不停地跑,成为跑得最快的羚羊,只有这样,才不会落在后面,被狮子吃掉。
 


当今社会,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和患者对医疗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医院如果不跑起来,必将落后。
 
有机遇,更有竞争
 
河南省中医院的中年危机,能否平稳度过?